為什麼醫生一般不建議做磁共振檢查?不是輻射,醫生說出4個真相
命喪核磁室???
2018年印度一男子在踏入磁共振檢查室的瞬間失去了生命,原因是男子手持的氧氣瓶進入檢查室後,在核磁的作用下,連瓶帶人被吸入核磁共振儀器中,氧氣的泄露在高壓下不斷灌入他的體內,短短十分鐘,他的身體就像氣球一樣脹大,最終死於氣胸。
這不是第一次核磁共振傷人事件,早在2014,加拿大一女子在進行磁共振檢查時,因為腿部突然的灼燒感,趕緊叫停了檢查,幸好放射科醫生及時關停機器,把女子拉了出來,然而等女子翻開褲子,發現大腿出現多處紅腫的線條和水泡,經診斷傷口屬於灼燒性損傷,是磁共振檢查造成。
這些傷害事件也讓公眾對於磁共振檢查蒙上了一層恐懼濾鏡,磁共振到底是個什麼檢查?為什麼會帶來這麼多惡性事件?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說,磁共振檢查這個項目。
一、做一次核磁共振,會「吃」進去多少輻射?
磁共振檢查是臨床上診斷多種疾病常見手段,通過儀器可以清楚的觀察到患者骨骼、肌肉、關節以及臟器和分布的血管情況,幫助醫生及時發現可疑腫瘤或者脊柱損傷等疾病風險。
作用機制就是通過特殊磁場下,向人體發射信號,觀察不同部位含水量和流動情況,通過這些反饋數據,從而繪製了人體各個部位立體圖像,讓醫生可以直觀的看到人體三維立體影像,從而更好的診斷病情。